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动态>策划

自媒体打造的是个人品牌,而非内容

2018-08-02查阅次数: 195
个人品牌包装案例
标题中的传统媒体,不仅指的是大型传统媒体集团,也包括门户媒体。自媒体,指的是个人或几个人组合而成的媒体形式,有个人风格特征,并且有强烈的经营欲望。
  自媒体目前经由微信公众账号,开始成为一股热潮,大批媒体人投身其中。比较狠的是程苓峰这种,辞了原来的工作,专营自己这个媒体。一般做法则是继续原来的工作,但业余时间经营自己的媒体。所谓业余时间,只是时间上的分配。精力上未必“业余”。
  自媒体经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有三个明显的障碍:
  其一、推广越来越难。
  任何一种媒介形式刚刚出现时,用户会基于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活跃其中,但时间一长,慢慢就会懈怠下去。开通一个自媒体成本不高(无论是免费的微信公众账号、微博还是成本在数千左右的独立网站),但想让这个自媒体为他人所知,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。
  微信公号里目前的做法是互推:即互相吹捧互赞干货。这比早期的博客、网站的友情链接多了一个个人的信用担保在,效果应该相对更好。但正如我上段所说,用户一开始会很活跃,由于某公号推荐而去关注的可能性较大。但随着时间日久,这个可能性会降低。
  其二、写作越来越难。
  长期的单打独斗,是很相当考验人的。一个自媒体写一篇好文章容易,长期写好文章非常难。这是一个很榨干人的活。写上个一年半载,灵感枯竭常有的事。而且人生道路不能说没有机会,一边厢一个机会出现,一边厢苦哈哈地码字,两者相权,极易放弃。
  其三、广告主越来越苛刻。
  一个新东西出现时,总会有些广告主会尝鲜,而且很好说话,对于广告测量问题并不在意。某种程度上,可能投放广告这件事本身也有一定的营销价值。但随着自媒体越来越多,越来越不够“新鲜”,测量就会越来越实打实:从CPM走向CPC走向CPA/S都是极可能的事。自媒体人单影薄,与广告主的谈判一般处于弱势一方。如果接受技术型广告(宛如博客接受 Google AdSense),自媒体的“个人特征”又不能彰显。接受CPC之类,到底本身影响力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,会很吃亏。
  重点在于究竟是人在第一线,还是内容在第一线。
  自媒体打造的是个人品牌,个人品牌不一定就是卖文为生,或者一篇文章贴上个广告收点苦哈哈的广告费。个人品牌可以转化成很多东西,比如讲座费、主持费、顾问费、乃至品牌代言费。而且媒体人总体有一个自恋的情结,打造个人品牌,听者云集,无论是虚幻的也好,实际的也好,符合自我形象眷顾的心理特征,内心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。
  微博一起,媒体人迅速抢滩。微信一起,媒体人又迅速抢滩。本质如出一辙。媒体人有着强烈的个人品牌塑造欲望——这种欲望,大概只有演艺圈的人才能比拟。
  搜狐和网易在新闻客户端上都投入不菲。搜狐新闻客户端如此宣称:6000万激活用户,1400万日活跃用户,网易则号称7200万总用户量,日活跃度2800万。要说这个数字有些水分有可能,但总量也不会小到哪里去。
  重要的是用户使用情境不同。打开微信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通讯,打开新闻客户端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阅读。我个人是不太相信一个工具能包打天下的事的,新闻客户端自有新闻客户端的一帮拥趸。
但今天运作新闻客户端和当年运作网络门户,思路应该做一个改变,应该从堆内容向包装人做转变。微信本身并没有提供任何推广资源,但新闻客户端可以做,开放后台吸引这些试图打造个人品牌的自媒体,然后加以包装推广。打开和社会化网络之间的分享通道,让内容制造者能借助“内容营销”方式推销自己。
  新闻客户端还不能仅仅考虑让自媒体上传文字和图片,应该允许他们置入视频置入音频,尤其是后者。音频比视频制作成本低,可能会是未来极大的一个自媒体方向。通过富媒介的方式,适当解决第二个问题——思想灵感慢慢枯竭,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不是什么解决方案能帮助到的。
   这里只是拿搜狐网易两个客户端举例,对于一些大型线下媒体集团转型数字化方面,同样可以参考。以垂直细分切入,包装推广某个行业的意见领袖,未必不可以和门户相抗衡。
  个人品牌包装公司诺可可网络认为自媒体的一波热潮,充分说明了一点:个人品牌需求正越来越旺盛。在满足这种需求的路径上,媒介媒介,这个媒字可能会回到它的本意上:推销人,而非内容。

下一篇: 公众号也能打造成个人品牌IP吗?
上一篇: 打造个人品牌,高情商是必备,高逆商是加分!